本站讯 2023年3月16日9时,黄河宁蒙封冻河段全线开通,开河日期较常年(1971~2020年,下同)偏早9天,开河形势平稳,标志着2022~2023年度黄河凌汛期圆满结束。
本年度凌汛期宁蒙河段自2022年11月29日开始流凌,11月30日在内蒙古河段三湖河口水文断面附近出现首封,2023年1月28日达到最大封河长度862千米,随着气温回升,2月2日起宁蒙河段逐渐开始解冻开河,至3月16日全线开通,流凌至开河共历时108天。
本年度凌汛期宁蒙河段气温及凌情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凌汛期气温整体偏高,冷暖起伏大。宁蒙河段气温较常年偏高0.7~2.1℃,流凌前期冷空气势力偏弱,2022年11月气温较常年偏高1.2~2.4℃,封河发展期冷空气活动频繁,12月气温较常年偏低0.8~3.2℃,2023年1月以来气温整体偏高,开河期异常偏高,2月偏高2.8~3.7℃,3月上旬偏高幅度达4.4~7.9℃,均居历史同期前列。二是首凌日期偏晚,流凌封河发展快,首封日期略偏早。2022年11月29日内蒙古三湖河口至头道拐河段全线流凌,首凌日期较常年偏晚9天,首凌后凌情发展迅速,11月30日即在三湖河口水文断面附近首封,首封日期较常年偏早3天,流凌至封河仅间隔一天,为有资料记录以来最快。三是冰下过流能力较好,小流量持续时间短,槽蓄水增量偏小。本年度头道拐水文断面小于350立方米每秒的流量过程持续7天,较常年偏短18天,巴彦高勒至头道拐河段最大槽蓄水增量约6.2亿立方米,较常年偏少3.9亿立方米,较近10年均值偏少4.4亿立方米。四是封河长度偏长,内蒙古河段冰厚偏厚。本年度宁蒙河段最大封河长度为862千米,较多年均值(1991~2021年,786千米)偏长76千米,较近10年均值(753千米)偏长109千米,内蒙古河段固定冰情巡测断面平均冰厚约0.63米,为2002年以来最厚,较2002年以来均值偏厚0.11米。五是开河偏早,开河凌峰较小。开河期气温整体偏高,开河速度较快,石嘴山、巴彦高勒、三湖河口、头道拐水文断面开通日期分别较常年偏早5天、11天、11天、6天,头道拐水文断面开河期最大流量950立方米每秒,较常年偏小54%。
黄委水文局高度重视本年度防凌工作,及早谋划气温及凌情预报工作,2022年10月24日制作发布凌汛期径流预报,为黄河防凌预案编制和水量调度方案制定提供技术支持。进入凌汛期后,密切监视天气及水、凌情变化,每日发布未来三天气温预报,封开河关键期每日发布未来七天气温预报,根据需要随时制作十天气温预估,跟踪分析每次气温变化过程,多次开展气温凌情预报会商,分析研判不同流量、气温及河道条件下的流凌、封河、开河条件。针对11月下旬降温过程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降温幅度大的特点,滚动分析气温、流量变化对凌情发展的影响,11月23日发布黄河内蒙古河段流凌预报后,第二天即发布内蒙古河段封河预报,预见期均为7天,预报误差分别为0天和2天。开河期密切关注天气形势,实时掌握开河期间的气温及水、凌情变化,滚动分析研判开河形势,2月23日对内蒙古河段开河趋势进行了分析预估,2月28日制作发布内蒙古河段开河预报,巴彦高勒以下水文断面开河预报预见期在6~17天之间,预报与实况基本吻合,及时准确的预报为黄河防凌调度提供了有力支撑。
凌汛期,黄委水文局及时发布气温、凌情预报和通报,共发布凌情动态107期,长中短期气温预报204期,凌情预报6期,凌情通报15期,凌情周报16期,发送手机短信约1.9万条次,接收黄河流域水、凌情信息1203万份。
2022~2023年度凌汛期圆满结束,下一步,黄委水文局将及时开展凌情技术总结,对本年度黄河凌情进行全面深入梳理分析,并将工作重点转移到非汛期径流预报和汛前准备方面,继续为黄河水旱灾害防御和水量统一调度工作提供技术支撑。(撰稿:郭卫宁 严昌盛 审核:王春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