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 为加快中游水文现代化建设步伐,充分发挥水文“耳目尖兵”作用,中游水文局水情信息中心以“三个水文”建设为指引,信息化建设为重点,根据局总体安排部署,全面推进测报能力提升建设,逐步构建中游测区高效流畅、稳定安全的网络体系;手段多样、性能强大的情报预报体系;技术先进、准确及时的远程可视化体系;覆盖全面、功能完善的信息管理体系,为实现中游水文现代化做贡献。
助力网络升级 提升网络管控能力
随着通信传输手段的不断进步,网络互联需求逐渐激增,先进稳定的网络环境是雨水情信息及时收转的基础,中游水文局网络从过去的X.25、VPN升级到现在的MSTP专线,以榆林勘测局为数据节点,开通了省际中游局~榆林局,区际榆林局~延安局、榆林局~府谷局、榆林局~吴堡站4条网络数据专线,连接局机关与所属各单位。开通了榆林局至温家川、高家川等13个水文站的MSTP网络数据专线。通过局机关、勘测局、重点站数据专线建设,MSTP网络数据专线在全局辐射式延伸,改善了全局网络运行环境。通过水文站~勘测局~局机关网络搭建,形成一个低延时、高稳定、强保障的“高速”专用网络,为工作高效运转打下了坚实的网络支撑。
为完善优化信息化基础设施,深化扩展业务应用,加强机房设施维护,建设了机房温湿度监控系统,实现了全天24小时实时监控,在机房出现断电等情况时,自动发送短信及时通知相关人员,确保工作人员能在第一时间收到故障信息并及时解决,有效降低了人工检查机房的频率,减轻了相关人员的工作压力,提高了故障解决效率。
为确保雨水情信息传输通道畅通,中心自主研发了网络侦测软件,对水情传输网络中各个节点的畅通情况进行实时自动轮询侦测,当某些节点网络连接出现故障时,该软件会及时弹出提示界面并播放语音报警,提示值班员及时处理,提高了信息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顺畅率。
发力科技创新 强化情报预报质量
榆林测控中心的投入使用,将信息展示平台、数据接收平台和远程测控平台集于一体。可实现远程视频查看各河道水情,查询各站基本情况、技术档案、报汛数据,以及对吴堡站铅鱼缆道远程操控进行流量自动测验等功能,为实现新型测验模式奠定了良好基础。
建设标准化、现代化的水情会商中心。强化组织领导,统筹计划安排,更换部分硬件设施、优化办公空间布局,为全力做好水文情报预报工作打下坚实硬件基础。
当今信息化水平不断发展,测报能力提升的要求也逐步提高,情报作为水情信息的关键部分,从传输手段到操作方式也将进入全面提升阶段。经过长期研发与改进,完成了水情自动报汛系统研发工作,并已经过试运行后全面投产。实现了常规水情条件下报文自动生成、传输,达到操作简便、报文准确、发送及时、智能检校的要求,河道报从过去一年1.4万余份到现在的一年近10万份。并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收集相关问题,不断改进,经过2022年7、8月多场次洪水的考验,已基本达到研发目标,生产效果显著,极大减少了基层报汛单位的人力物力投入。
雨水情及时传递目的之一是为各级防汛指挥部门提供决策依据,中游测区主要为黄河防总、陕西、山西防指及所属延安、榆林、忻州、吕梁、临汾和内蒙古鄂尔多斯防指报汛。短信自动发送系统实现了水情报文的自动读取,当测区内有雨水情信息达到标准后,自动发送实时雨水情、达标洪水信息,挺高了精准度,从过去的精准到市级防办到现在的精准发送给县级防办。
中游水文局承担洪水预报任务的有三站:即黄河干流吴堡站、一级支流无定河白家川站、一级支流延水甘谷驿站。为了提高预报的时效性和精度,吴堡站在线洪水预报系统研发及调试,以实时雨水情数据库为基础,实时自动滚动计算吴堡站预报洪峰流量,按预报格式生成预报成果,设定预报警戒值,及时为洪水预报会商决策提供基础预报成果。
为有效应对突发事件,保障雨水情信息及时传递,新建榆林备用水情中心,对服务器数据库、水情交换系统、自动报汛系统、雨量接收软件、水位接收软件等进行了安装调试,确保特殊情况下备用中心及时启用、无缝衔接,增强了各级水情部门在面对异常极端条件下的水情传输应急能力。
致力远程可视 加强全局异地会商
为逐步实现水文测报水平升级,中游水文局全局铺设视频监控系统。2017年开始,历时4年实现37处报汛站全覆盖,对测站基本断面、重要设施、站院安全实施24小时远程实时监控。其中的光照语音远程遥控智能视频监控系统的自动补光和语音控制功能,使千里之外的管理部门在夜间和光照不佳时段也可以拥有“眼睛”和“嘴巴”,及时有效地获得数据、图像、声音和视频信息,并对突发性异常事件过程进行及时监视和记忆。
加强视频全天候监控,提高视频监控维护水平。视频监控状态统计系统的研发,实现各站视频监控状态的实时监控,定时进行状态统计与报表生成,出现异常状态时及时发出警告并记录。
吴堡、河曲、府谷、白家川、温家川、甘谷驿6处干流及重要支流把口站建成防汛前线指挥部,实现了水情信息、洪水预警、视频监控等多方资源的汇集与共享,为异地水情会商、现场防汛决策指挥提供直观信息,提升水文站现场指挥功能。
局机关会议室大屏幕显示系统及七楼会议室主会场与各勘测局、吴堡站、机关三楼会议室分会场视频会议系统的建成,实现无人机、手机等移动设备的接入与画面传输,为实现异地会商、远程操控提供了基础条件。
聚力数据建设 完善测区信息管理
为整合测区内测站的基础数据、水情报汛数据及自动化设备采集数据,真正发挥测站“防汛指挥前线”的作用,中游水文局开发建设了《黄河中游水文信息综合平台》。每个职工都能从信息综合平台上直观查看测区内各雨量站的降水信息,从代表测站降雨的云朵颜色深浅准确判断降水区域,从而提前部署做好测洪准备。
《黄河水文业务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系统,实现了水文监测站点的整合、水文信息共享和综合管理等功能,并以丰富的图表形式展现各类监测对象的当前状态和变化趋势,最终实现整个水文监测站网的一体化管理。
于高山之巅,方见大河奔涌。于群峰之上,更觉长风浩荡。回顾过去的发展,水情信息中心逐梦前行,勇于奋斗,顺利完成了测报能力提升各项目建设。今天,黄河中游水文现代化建设站在了新的起点上,惟有不懈奋斗,方能不负重托。水情信息中心将在中游水文局党委带领下,继续以做好情报预报工作为基础,抓住良机,埋头苦干,奋勇前行,在中游水文“巡驻结合”、信息化、现代化、测报能力提升建设中续写新篇章!(拟稿:陈艳 审核:韩淑媛)